|
欉幹櫸木



|
|
●櫸 木
|
|
‧學 名:
|
Zelkova formosana Hayata
|
‧科 名:
|
榆科(Ulmaceae )櫸屬(Zelkova)
|
‧別 名:
|
櫸木、雞油、臺灣櫸、櫸榆、椎油、雞母樹、台灣鐵、光葉櫸樹,櫸樹(名醫別錄),光葉櫸(中國樹木分類學),雞油樹(經濟植物手冊),光光榆(秦嶺),馬柳光樹(陝西略陽)
|
‧原 產 地:
|
臺灣原生,中國、日本、韓國亦有分布。中國大陸產遼寧(大連)、陝西(秦嶺)、甘肅(秦嶺)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和廣東。生於河谷、溪邊疏林中,海拔500~1,900公尺,在濕潤肥沃土壤長勢良好。
|
‧分 佈:
|
台灣全島海拔300~2,500公尺中低海拔山區之闊葉林中;中部中海拔地區常見。
|
‧用 途:
|
1. 庭園美化、綠蔭樹:由於葉形小而青綠,壽命長,作園藝盆栽欣賞;中國大陸有名的庭園常可見挺拔矗立的櫸木:如留園。櫸代表中舉,是科舉時代很好的象徵,而櫸木是上好的建材,因此櫸木便成為極佳的庭園樹種。 2. 建材:櫸木木材鮮紅赭色,質粗而硬重,是建築的上等材料:如作樓梯扶手,鋪設地板等。 3.藥用:性味:樹皮:苦、大寒。效用:樹皮:清熱安胎。治感冒,頭痛,胃熱,痢疾,水腫。櫸樹皮和葉供藥用。據《名醫別錄》記載:“櫸樹皮煎服之夏日作飲去熱。”《嘉佑補注本草》雲:“櫸樹皮味苦無毒,下水氣,止熱痢,安胎主妊娠人腹痛。”又云:“葉冷無毒,治腫爛惡瘡。”
|
‧莖:
|
大喬木,高可達30餘公尺,徑80~120公分,樹幹通直;樹皮灰白色或褐灰色,呈不規則的片狀剝落。
|
‧葉:
|
葉互生,略呈2列狀排列,卵形,卵狀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 3~10公分,寬2~5公分,先端漸尖,基部鈍或圓,或略呈心臟形,略歪形,糙紙質,葉緣有粗鋸齒或銳尖狀鋸齒,表面初為深綠而有光澤,後則為黃綠,背面顏色較淡,初有毛茸,後則脫落為光滑無毛狀,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側脈8~16對,於背面隆起,嫩芽葉常呈鮮紅色;葉柄長0.25~0.4公分,有毛茸。秋、冬落葉前葉子變紅、黃。
|
‧花:
|
花小形,單性而同株,多與葉同時長出,腋生於剛長出來枝條的葉腋,單生或少數雄花呈叢生狀;花萼闊鐘形,先端5~6淺裂,少數亦有4 淺裂,呈覆瓦狀排列,徑0.2公分;雄蕊與花萼裂片同數,花絲直立而挺出;雌花多位於枝條先端葉腋,子房卵形,花柱2裂,內面乳頭狀;花與新葉共開,花被凹形,呈淡黃綠色,花色不明顯。花期2~3月。
|
‧果實:
|
果實為核果,為歪斜的扁球形,徑0.4~0.45公分,先端有2尖突,基部鈍圓,有角稜隆起,未成熟時綠色,成熟時為灰褐色。花後即結果,果期3~4月。櫸和榔榆外形相似,但櫸是核果,榔榆是翅果。
|
‧特 性:
|
落葉大喬木;樹皮灰白色或褐灰色,呈不規則的片狀剝落。葉厚紙質,長卵形,長3~10公分,寬2~5公分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,表面粗糙,背面沿主脈兩側殘留有稀疏柔毛,單鋸齒緣,側脈5~14對,葉柄長0.2~0.4公分。花與新葉同開,單性,花被凹形4或5淺裂。核果幾無梗,斜卵狀圓錐形,上面偏斜,凹陷,底徑約0.3公分,具背腹脊,網肋明顯。移植時間開春前,易存活。
|
|
|
 |
|